在中美贸易战双方日内瓦会谈优配良品,暂时降低了报复性关税后,表面上与中国的贸易摩擦似乎有所缓和,实则暗度陈仓。
美国似乎转变了策略,打算先稳住我们中国,表面上先搁置和我们的贸易冲突,先挑软柿子下手。
但实际上兜了一圈,还是针对我们。这次只不过他们走的是一条类似毛主席“农村包围城市”的道路。
在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协定谈判中,加入多项针对中国的“毒丸条款”,企图抵制中国供应链,暗筑对华包围圈。
越南、英国已经吞下“毒丸”
在刚不久前的7 月 2 日,美国总统大张旗鼓地宣布与越南达成了一项 “历史性” 贸易协议。
这份协议可谓 “用心险恶”,规定越南所有输美商品将被征收 20% 的关税,而任何经越南转运的第三国商品将面临 40% 的惩罚性关税,与此同时,越南却要对美国商品实施零关税准入。
这显然是冲着封堵 “中国供料 - 越南组装 - 出口美国” 的贸易模式而来,目的就是防止中国企业借道越南规避美国关税。
不仅如此,美方还要求越南建立区块链溯源系统监控原材料来源,并允许美国实地检查生产线,完全是一副要将中国供应链彻底排除出美国市场的架势。
在早些时候,5 月 8 日达成的英美贸易协议同样暗藏玄机。
美方对于英国钢铁和制药等战略领域设置了严格的 “安全” 条款优配良品,要求相关行业必须 “尽快满足美国在供应链安全和生产设施所有权方面的要求”,才能获得美国关税的豁免或减免优惠政策。
虽然表面上该条款写的是适用于所有第三国,但英国官员私下也向媒体承认,美国谈判时已暗示中国才是其真正针对目标。
无非是想胁迫英国在敏感领域减少与中国的贸易往来和投资合作,从侧面压缩中国在国际市场的发展空间。
当时,我们就担心美国的此类恶行会被用于其他美国的贸易谈判伙伴,现在看来,越南就是个例子,做的比英国还更过分。
印度、日本等经济体同样僵持不下
除了越南和英国,美国与印度、日本的贸易谈判也因涉及中国供应链相关问题而陷入僵局。
美国一直试图说服印度在供应链上减少对中国的依赖,同时要求印度开放农业市场等。然而,印度自身部分产业严重依赖中国供应链,短期内根本无法迅速切断与中国的联系。
而且,印度也不愿轻易开放本国农业市场,毕竟这关系到本国农民生计和粮食安全等重大问题。
此外,美国还威胁因为印度进口俄罗斯能源却不制裁俄罗斯,所以要加征 500% 关税,此项条款很可能也适应于中国。并且印度也下令检查所有军备里的中国零件,多方之间关系本就十分紧张,美国仍在挑拨。
不过最近,印度贸易部长宣布对美国部分商品加征 7.25 亿美元关税,以回击美国 25% 的汽车关税,使得双方贸易谈判陷入紧张对峙状态。
优配良品
美国对日本也是长期施压,要求其配合围堵中国供应链。
在 2025 年 6 月 6 日举行的日美第五轮部长级关税谈判中,日方为了换取美国在关税问题上的让步,甚至提出针对中国商品供应链、稀土提炼、船舶建造等领域的一揽子合作方案。
建议美日合作在全球开采稀土,并由日本向美国提供稀土加工等技术,同时在造船领域 “以中国为考量” 联合建造舰船。
不过,即便日方如此 “配合”,双方在会谈后仍未找到妥协点,谈判未能达成共识。
不管能不能在最后期限达成协议,恐怕美国与多国签订的最终或多或少都是加入针对中国“毒丸条款”的不平等条约,企图在经济上孤立中国,迫使这些国家二选一,想要美国的市场就得放弃中国供应链。
中方反制利剑早已备好,有的是手段
面对美国拉拢多国在贸易上对中国进行围堵的做法,中国迅速采取了反制措施。
越南与美国达成相关关税协议,对经越南转口的第三国商品(主要针对中国)征收 40% 惩罚性关税后,中方果断出手。
7 月 4 日起,中国暂停向越南出口电子级多晶硅和稀土分离剂,这两种关键材料对于越南制造业的转型发展至关重要,此举措直击越南制造业的咽喉,让越南为其背刺中国的行为付出代价。
多晶硅是太阳能光伏和电子半导体行业中重要的基础材料。稀土分离剂更是精密电机等产品生产的必需品。
近年来,越南光伏产业迅速发展,政府通过上网电价补贴政策、绿色能源政策等措施,促进了光伏项目的投资和建设,已成为东南亚地区光伏发展领先的国家之一。
随着光伏产业的发展,越南多晶硅市场需求不断增加,但由于其多晶硅生产能力不足,大部分多晶硅依赖于进口。
越南虽有丰富的稀土储量,但尚未成功发展起稀土产业。
在其制造业向高端化转型过程中,对于精密电机等零部件的需求日益增加,稀土分离剂对于生产这类高精度零部件至关重要。
除了针对各国打到痛处的具体反制措施,针对美国的恶意针对,中国需以 “自主 + 合作 + 反制” 的组合策略破局。
通过技术自主夯实供应链根基,通过区域化与全球化布局分散风险,并通过贸易反制与国际规则对抗遏制美方霸权。
最终构建 “双循环” 新发展格局,使供应链成为中国经济韧性的核心竞争力,而不是被攻击的软肋。
我们还能以贸易反制、供应链多元化、技术自主、国际合作等多维度采取“体系化布局”应对措施破局 “系统性围堵”。
美国看似转变策略,实则是换汤不换药,通过与多国进行贸易谈判设置各种 “毒丸” 条款,试图从多个方向对中国进行围堵。
但妄图使各国放弃中国供应链是美方的一厢情愿,中国也绝不会任人拿捏。
反制措施已然出鞘,在这场贸易博弈中优配良品,中国有决心、有能力捍卫自身的利益和在国际经贸体系中的地位。
美港通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